醫師姓名

楊淑雯 醫師

 學經

中國醫藥學院畢業
廣州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碩士

中興醫院中醫師
泉安堂中醫診所副院長
佳合中醫診所副院長

 主治項目

中醫婦科,痛經,月經不調,不孕,更年期,中醫內科,
過敏性鼻炎,腸胃病,消化不良,便秘,感冒,
中醫小兒科,體質調理,轉骨,皮膚疾病

 

 門診時間

2017/7/15起

樂業中醫診所:台北市大安區樂業街59號

TEL:02-87322199

FB: www.facebook.com/pg/樂業中醫診所-1131029623668653

 

時/


11:30~13:30

 

 

9:30~

12:30

 


14:30~18:30

 


17: 00~21:30

 

 

 

 

 

文章標籤

楊淑雯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

       大家都知道更年期因為荷爾蒙的下降,引起身體一連串的變化,這些變化對於有些更年期的婦女產生了很大的困擾,因為這是荷爾蒙下降造成的,大家一般很直接的想法就是透過補充荷爾蒙來改善症狀,也的確補充荷爾蒙後可以快速的改善症狀,但是荷爾蒙增加婦科癌症的風險目前有很大的爭議,所以荷爾蒙不建議長期補充,有婦科癌症風險或有婦科癌症家族病史則不建議使用荷爾蒙療法。很多女性補充荷爾蒙後症狀很快改善,但一旦減藥或停藥,症狀又再度出現,只好又開始吃藥,結果變成更不完的更年期,雖然補充荷爾蒙的那幾年沒有症狀,但荷爾蒙不能補充一輩子,該來的總是會來。

       如果你是更年期症狀很嚴重的女性,妳又不能或不想或不能再補充荷爾蒙,難道沒有辦法緩解更年期的症狀嗎?其實不然。更年期症狀讓人最覺得難受的,其實不是荷爾蒙減少直接造成的生理退化,往往是荷爾蒙波動引起的自律神經反應,不然更年期症狀應該越老越嚴重,而不是在停經前後最明顯。在門診中,更年期患者常反應的困擾是潮熱、盜汗、失眠、心悸、情緒困擾等等症狀,這些症狀其實是自律神經失調的表現。所以中醫在治療更年期症狀時不是用補充荷爾蒙的概念在治療,而是用陰陽平衡的概念來治療,自律神經其實就是交感與副交感的平衡,更年期不舒服的症狀大多是交感過於亢奮,以中醫來看是屬於陰虛陽亢的證型,用滋陰瀉火的方式來平衡陰陽,自律神經穩定,更年期的症狀自然消失。女性更年期不舒服一定要補充荷爾蒙?在中醫是不用的。

       另外一個影響更年期症狀很重要的因素情緒與壓力。既然更年期症狀主要是來自於自律神經的反應,自然情緒與壓力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我的一位患者,在公司是主管階級,上班時會突然潮熱,一陣氣冲到腦門,頭脹心悸,煩躁到她要突然停止會議躲到廁所十幾分鐘,這種症狀上班時一天要好幾次,她當然很不能接受這種情況,所以接受了口服荷爾蒙治療,吃了幾個月後停藥症狀再度出現,還是一樣的嚴重,又吃藥停藥後又一樣,後來改用打針的,結果造成嚴重水腫跟暈眩,因此決定改用中醫治療。我除了開中藥給他外,也告訴她情緒與壓力是很重要的因素,請他排解壓力與放鬆情緒,她才想起來她出國旅行20天時,一次更年期的症狀都沒有出現過,後來在我們的聯手之下,她幾個月內就更完了她的更年期。

    更年期對女性來說是重要的階段,或許不想它來,但它終究會來,就像我們經過的青春期,就是跟其他階段不一樣,身體就是來個大震盪。不管如何,還跟你的自律神經說,一起優雅的度過吧!

文章標籤

楊淑雯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經前症候群症狀百百種,每逢月經就感冒的也不少,最近遇到一位患者,每逢經前一開始咽喉腫痛到不行,要一直吃喉片或是看西醫生吃消炎止痛藥才能稍微緩解到月經結束後咽喉才會完全不痛,然而到下次經期前又開始咽痛,這種情況已經反覆數年

行經咽痛雖然症狀如同一般咽喉炎一樣,但是用一般咽喉炎消炎止痛的治發效果不佳,爾且到下次經期一樣反覆發作這是因為經期體虛,受到外邪入侵後,特別容易邪入少陽,邪氣潛伏在身體裡。

《金匱要略曰:婦人中風七、八日,續來寒熱,發作有時,經水適斷,此為熱入血室,其血必結,故使如狀,發作有時,小柴胡湯主之這裡的中風是指外感風邪,不是腦血管疾病的中風,經期感冒一定要好好治療,不然會像瘧疾一樣,時間到了就發作。這位患者我用小柴胡湯合桃紅四物湯,再加桔梗、玄參,吃一個月後,下次月經週期已無咽痛發作 

   

文章標籤

楊淑雯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科學中藥效果差?喝水藥才好得快?我的回答是:療效好壞與是否對症下藥、有沒有乖乖吃藥,還有病患本身的恢復能力都有關係,應該看當時疾病的類型和嚴重度與身體狀況,再決定使用水藥或科學中藥。事實上,普通感冒、腸胃炎等症狀單純的疾病,服用科學中藥很快就會痊癒囉!

 

**水藥與科學中藥的差別:

  • 遇到需要加減藥物的情況,科學中藥複方藥粉可以加藥無法減藥。
  • 劑量大小:以健保給付的費用及服藥方便性來考慮,一般成人科學中藥藥粉劑量約為一天10-15公克,分三次服用,如果需要用藥量大的患者,水煎藥可以用大劑量藥材煎煮濃縮,煎成濃度高的水藥1碗,而科學中藥只能加大藥粉的量,太多的藥粉在服用上並不方便且會降低用藥尊重。
  • 不同的藥方,科學中藥的濃度不同,我們以傷寒雜病論裡的兩個方來討論科學中藥的劑量問題,首先我們先來討論傷寒雜病論第一方桂枝湯,科學中藥的桂枝湯9是用桂枝6芍藥6,炙甘草4、生薑6、大棗5製成浸膏4.5,再用4.5的澱粉吸附乾燥,製成9的桂枝湯科學中藥粉,簡單來說科學中藥的桂枝湯9應該等於桂枝6、芍藥6,炙甘草4、生薑6、大棗5水煎藥的療效。若以一般桂枝湯水煎藥常用量桂枝3錢、芍藥3錢,炙甘草2錢、生薑3錢、大棗12枚,大約相等17的科學中藥桂枝湯,所以如果我們用科學中藥桂枝湯一天劑量15公克的話,療效並不會差水藥太多。我們再來討論傷寒雜病論的另一方炙甘草湯,科學中藥的炙甘草湯12是用桂枝2.5、生地黃12,炙甘草3、生薑2.5、麥門冬2.5、大棗3、火麻仁3、人參1.5、阿膠1.5,製成浸膏6,再用6的澱粉吸附乾燥,製成12的炙甘草湯科學中藥粉,一般炙甘草湯水煎藥常用量桂枝3錢、生地黃10錢,炙甘草4錢、生薑3錢、麥門冬4錢、火麻仁4錢、人參2錢、阿膠2錢、大棗30枚,大約相等55的科學中藥炙甘草湯,若以健保科中10-15克的用量,劑量遠遠不足。 
  •  

    科學中藥/桂枝湯12

    水煎藥/桂枝湯一帖

    桂枝

    8

    311.25

    芍藥

    8

    311.25

    炙甘草

    5.3

    27.5

    生薑

    8

    311.25

    大棗

    6.6

    12

    澱粉

    6

    -

    總劑量

    12

    一帖約等於科學中藥17

    健保給付劑量

    可達有效劑量

    可達有效劑量

     

     

    科學中藥

    炙甘草湯12

    水煎藥

    炙甘草一帖

    桂枝

    2.5

    311.25

    生地黃

    12

    10375

    炙甘草

    3

    415

    生薑

    2.5

    311.25

    麥門冬

    2.5

    415

    大棗

    3

    30

    火麻仁

    3

    415

    人參

    1.5

    27.5

    阿膠

    1.5

    27.5

    澱粉

    6

    -

    總劑量

    12

    一帖約等於科學中藥55

    健保給付劑量

    無法達到水藥劑量

    可達有效劑量

     

  • 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知道,不同的方,科學中藥跟水煎藥的劑量差別並不相同,所以有些藥方科學中藥就可以得到跟水藥差不多的療效,而有些方療效就較差,但是否就代表這些方就一定要吃水煎藥才有效呢?其實也不一定,以炙甘草湯來說,若患者的病情沒有太嚴重,科學中藥用10-15克,常常也能收到療效,不過比較嚴重的患者,確實吃科學中藥療效並不好,用水煎藥效果就好很多。所以到底需不需要用水煎藥,還是要看藥方、病況來決定。
文章標籤

楊淑雯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昨日一位爸爸帶著大約10歲的小男生到診所來,問櫃檯小姐他的兒子是不是要轉骨了,我正巧在旁邊跟別的患者說話,快速看得一下小朋友的身型氣色,跟爸爸說小朋友還不用轉骨,但小朋友有鼻過敏,要先把過敏治好。這對父子離開後,

櫃檯小姐問我:「院長,為什麼你知道那個弟弟有過敏,他剛剛沒說阿!你認識他喔!」

我回答:「不認識阿!我用看的知道他過敏。」

櫃檯小姐:「你用看的?我都看不出來。」

 

講上面這個小插曲,不是要說可以看出患者過敏很厲害,用問的患者也會告訴你他過敏,而是要告訴大家中醫的診斷過程,「望聞、問、切」。

望診:看患者的身形氣色、走路姿勢、行為舉止,用者的眼睛蒐集資訊。

聞診:聽患者的說話聲音大小高低緩急、咳嗽、噯氣、喘鳴等聲音,聞患者的氣味,用者的耳朵鼻子蒐集資訊。

問診:透過詢問來了解患者的狀況

切診:除了把手部的脈,還包含的腹診、尺膚診、伏陽脈診等,用者的觸覺來蒐集資訊。

 

       在一般看診的過程中,患者很容易把焦點放在把脈上好像中醫看診只靠把脈,其實從患者走進門開始,醫生就把自己的眼睛鼻子耳朵打開,開始收集資訊,配合問診把脈,將資訊互相對照確認,才做出診斷開藥。舉個例子:一個咳嗽患者,我們要判斷寒熱虛實,必須從氣色、精神、咳聲、痰的狀況、咳嗽的時間頻率、寒熱汗出的情況、排便、、脈象等資訊互相對照。

       門診難免會遇到有些患者不給問診的,一來就把手伸出來,跟醫生說你把看看我怎麼樣,當然只靠把脈也可以開藥,醫生也更省時省力,些狀況下脈象與症狀表現會不一致,這就是所謂的脈證不合,需要依經驗捨證從脈或捨脈從證,因此我在看診時會收集更多資訊對照,對患者更加有保障。

楊淑雯醫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5